螺紋元件

嚙合同向雙螺桿擠出機都設有排氣段,把物料中的濕氣、夾帶的空氣和揮發的組分除去。在排氣口的上游,應將熔體密封,使之建立高壓。而在排氣區,即與排氣口對應的區,應使物料在螺槽中的充滿度較低,并與大氣或真空泵相通。使熔體密封并建立高壓的方法可采用反向螺紋元件、反向捏合塊或調壓閥。在排氣區則應該采用大導程螺紋元件,以形成低充滿度和薄的熔體層。使物料有可暴露的大的自由表面,長的停留時間,以利于排氣。
有資料建議在排氣區若采用多個小螺距螺紋元件,會有利于可暴露的自由表面的不斷更新,加長停留時間,有利于排氣。另外,像單螺桿排氣擠出機的排氣螺桿設計那樣,應保證排氣口上游螺桿段的輸送能力小于或等于排氣口下游螺桿段的輸送能力,以建立流量的平衡,使排氣口下游熔體充滿的回溯長度不進入排氣區,防止排氣口溢料。

嚙合同向雙螺桿擠出機主要是用來對物料進行改性,混合是最關鍵的一步。物料的混合除了與螺桿的構型有關外,還與物料的性能、狀態及操作條件有關。過去一般認為混合主要是在聚合物變成熔體后才真正的進行。但近來的研究發現,在雙螺桿的熔融段,聚合物共混物分散相尺寸發生急劇下降,從初始的毫米級的宏觀粒子很快減小到熔融結束后的幾十微米。
與熔融區對共混形態結構的影響相比,熔體輸送區對混合的影響要小得多。換而言之,分散相顆粒尺寸在軟化(對無定型聚合物)階段或熔融階段(對半結晶聚合物)變化很大,而當聚合物完全熔融后期分散相顆粒尺寸變化不大。這就提醒我們,嚙合同向雙螺桿擠出過程的熔融階段也就是混合開始的階段,這與以往的概念是不同的。為此,就應當把熔融段和混合段的螺桿構型統一起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