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區分螺紋元件和嚙合塊元件?
輸送元件是螺紋形的,它的功能是用來輸送物料(包括液體物料)。螺槽的形狀可以是矩形的和根據相對運動原理生成的特殊形狀(嚙合型的),螺紋元件分正向和反向兩種,又可分單頭、雙頭、三頭螺紋元件。

單頭螺紋元件:
具有高效的固體輸送能力,一般多用在加料段,以改進擠出量受加料量限制以及用于輸送流動性差的物料,如低密度物料。一般用在反應加工過程中輸送粒度近似水的物料,也可用于排料段,單頭螺紋的輸出能力大于多頭螺紋,扭矩也大于多頭螺紋,其混合特性比多頭螺紋要多。
雙頭螺紋和三頭螺紋相比:
在相同的中心矩下,D/D。比較大,槽深較深,因此在相同的螺桿速度下,能提供較低的剪切速率,比較適應于加工粉體料,特別是低松密度粉料、玻纖等對剪切敏感的物料。
與三頭螺紋元件相比,在相同的剪切應力和扭矩下,二頭螺紋元件可在更高的速度下工作,產能更高。
三頭螺紋元件在相同的螺桿轉速下,可以對物料施加更高的平均剪切速率和剪切力,另外,由于螺槽淺,物料層變薄,三頭比二頭熱傳遞性能好,利于物料塑化、熔融。
但是,因為剪切強烈,一般不易用于對剪切敏感的物料加工,如玻纖、PVC。
導程變化與特性:在螺桿組合中,對于以輸出為主的場合,選擇較大導程的螺紋,有利于提高產量,對熱敏性聚合物的擠出,選擇大導程,可縮短物料停留時間,減少物料的熱降解。
螺紋導程對擠出量、混合特性、扭矩的影響很大,一般來講,螺紋導程增加,螺桿擠出量增加,物料的停留時間減少,對物料的混合效果相對有所降低,扭矩也變小。
對于混合為主的場合,選擇中導程的螺紋,而且對螺桿不同工作區的螺紋,其導程是逐漸變小的組合,主要用于固態物料的輸出與增壓,從而提高熔融速度或混合物化速度與擠出穩定性。
螺紋元件分布(分配)與分散混合之區別:
1)螺桿一般分:輸送段、熔融段、混煉段、排氣段、均化段5個段。
1、輸送段,輸送物料,防止溢料。
2、熔融段,此段通過熱傳遞和摩擦剪切,使物料充分熔融和均化。
3、混煉段,使物料組分尺寸進一步細化與均勻,形成理想的結構,具分布性與分散性混合功能。
4、排氣段,排出水汽、低分子量物質等雜質。
5、均化(計量)段,輸送和增壓,建立一定壓力,使??谔幬锪嫌幸欢ǖ闹旅芏?,同時進一步混合,終達到順利擠出造粒的目的。
2)分布(分配)與分散混合之段別
1、分布混合,使熔體分割與重組,使各組分空間分布均勻,主要通過分離,拉伸(壓縮與膨脹交替產生)、扭曲、流體活動重新取向等應力作用下置換流動而實現。
2、分散混合,使組分破碎成微?;蚴共幌嗳莸膬山M分分散相尺寸達至要求范圍,主靠剪切壓力和接伸應力實現。
3)輸送元件,螺紋式的
1、表示法:如“56/56”輸送塊,前一個”56”指導程為56MM,后一個”56”指長度為56MM。
2、大導程,指螺距為1.5D~2D 3、小導程,指螺距為0.4D左右。
4、其使用規律:隨著導程增加,螺桿擠出量增加,物料停留時間減少,混合效果降低。
5、選用大導程螺紋的場合,以輸送為主的場合,利于提高產量;熱敏性聚合物,縮短停留時間,減少降解;排氣處選用(也有選用淺槽),增大表面積,利于排氣,揮發等。
6、選用中導程螺紋場合,以混合為主的場合,具不同的工作段逐漸縮小的組合,用于輸送和增壓。
7、選取用小導程螺紋的場合,為一般是組合上逐漸減小,用于輸送段和均化計量段,起到增壓,提高熔融;提高混合物化程度及擠出穩定。
以上關于“怎么區分螺紋元件和嚙合塊元件”和“螺紋元件分布(分配)與分散混合之段別”的介紹,希望能讓您為您帶來幫助。